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4年09月08日 星期日
                                                                                  位置: 首頁 》學會刊物 》中國法學
                                                                                  《中國法學》2024年第1期目錄及內容提要

                                                                                  時間:2024-07-02   來源:中國法學  責任編輯:敖婷婷

                                                                                  圖片



                                                                                  □?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社會公平正義理論研究

                                                                                  胡玉鴻:華東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教授

                                                                                  內容提要?公平正義觀經歷了由個人應得向社會公平理念的轉變。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社會公平正義理論則是統合個人與社會、超越個人應得與社會公平的復合正義觀,是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共享正義;它以個人奮斗、經濟社會發展為基礎、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代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終極價值追求。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社會公平正義理論,突破了以往單純的利益和資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將觸角延伸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內嵌于法律制度的實踐之中。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過程中,立法應以社會公平正義為旨歸,保障社會成員擁有同等的權能和資格,并注重對弱者的傾斜保護;執法須以公平正義為準繩,在行政行為中公平、公正地對待全體社會成員;司法公正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關口,要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關鍵詞?習近平法治思想??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中國建設


                                                                                  黨領導立法的規范原理與構造

                                                                                  封麗霞: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

                                                                                  內容提要?黨與立法的關系是中國特色黨法關系中最具標識性和典型意義的規范性范疇,也是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過程中首先要處理好的重大關系。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揭示了黨領導立法的基本原理,也為完善黨領導立法的方式與路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領導立法的規范構造大致可以分解為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黨領導立法的主體,即誰能代表黨領導立法;二是黨領導立法的內容與方式,即黨怎么領導立法;三是黨領導立法的對象和事項,即黨領導立法意味著黨領導誰以及領導什么。上述三個方面問題的內涵、形式及其相互關系,共同構成了黨領導立法的制度框架與規范邏輯。

                                                                                  關鍵詞?黨的領導??黨領導立法??黨委??黨組??黨法關系



                                                                                  □?刑事法治研究



                                                                                  世界刑事訴訟的四次革命

                                                                                  冀祥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教授

                                                                                  內容提要??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逐步發展和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刑事訴訟活動也開始了橫向整合和縱向深入的演變過程。通過對大量的事實進行價值分析和規范衡量,可以發現在刑事訴訟制度的演進發展過程中,國家干預正逐步向社會自治過渡,世界范圍內的刑事訴訟制度隨之也經歷了四次根本性轉折:司法權與行政權的分離、控審分離、控辯平等、控辯合作。以“國家—社會”為基點,以分權制衡為工具進行觀察,可以發現這四次革命在保障人權和懲罰犯罪的過程中,逐步實現正當性、均衡性與規范性,促進刑事司法權力和權利場域日臻善治,并不斷實現保障人權和懲罰犯罪的平衡。

                                                                                  關鍵詞??刑事訴訟??司法權行政權分離??控審分離??控辯平等??控辯合作


                                                                                  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則及司法適用

                                                                                  龍宗智: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

                                                                                  內容提要??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則有深厚的中外法史淵源及比較法上的根據,體現無罪推定,彰顯司法人權保障,是證明責任及證明標準規范的應有之義,在我國現行法中有充分依據。適用該原則應秉持無罪推定理念,同時維系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的平衡。該原則的適用以窮盡取證手段為前提,事實存疑是指證明未達到證據確實、充分程度,控訴性事實因存在合理懷疑而應作出有利被告的認定,疑案除“疑罪從無”等基本處理方式外,在限制條件下可適用協商性司法方式。辯護性事實即使因證明不足而存疑點,但只要達到優勢證明標準,亦應適用有利被告原則予以認定。就存在利益沖突的“對合性犯罪”、“多個致害行為一個危害后果但具體因果關系不清的案件”,以及某些程序法事實等,亦可有條件地適用有利被告原則。該原則的適用存在例外情形,包括“純正例外”與“非純正例外”。為指導司法操作,對司法實踐中有爭議問題應作出更為明確的司法解釋及判例指導,同時該原則應被確認為我國刑事訴訟法及刑事證據法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存疑有利于被告??事實存疑??有利被告??無罪推定??司法適用


                                                                                  金融詐騙罪特別從寬于詐騙罪的再認識

                                                                                  徐光華:華東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教授

                                                                                  內容提要??金融詐騙罪中的“騙”具有一定特殊性,部分被害人并非完全處于“被騙”的角色,行為人的身份對被害人公開決定了“騙”的程度也相對有限,行為人與被害人的“金融合作”關系決定了刑法不宜過度介入金融詐騙行為。金融風險一定程度上是刑法所容許的風險,不同場域的財產對風險的容忍程度存在差異,防范風險、解決糾紛的舉措也不同,刑法對風險的介入也應存在差異。對于金融詐騙罪,歷次刑法修正及司法解釋的整體方向是逐步從寬于詐騙罪進行處罰,司法實務上亦堅持特別法優先并對金融詐騙行為進一步限縮入罪?;谥胤▋炏榷鴮⒔鹑谠p騙行為以詐騙罪論處,過度注重安全而忽視了金融市場更需要的效益價值,背離了行為的金融屬性特征,制約了金融在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關鍵詞??金融詐騙罪??詐騙罪??金融屬性??法條競合??特別法優先


                                                                                  證據種類法定主義的反思與重構

                                                                                  鄭?飛: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內容提要??證據種類法定主義是大陸法系法定證據制度的邏輯起點。但由于歷史與政治邏輯的時代變遷、程序運行環境的結構性變化和證據法基本原理的深化發展,證據種類法定主義在大陸法系被拋棄,逐漸從法定證據種類限制演變為取證合法性限制。中國的證據種類法定主義的立法表達是一種封閉性的法定證據種類制度,其制度動因在于便利與規范證據的分類審查判斷。實踐中,我國證據種類法定主義表現為將“取證合法性限制”和“真實可靠性限制”當成了“法定證據種類限制”,存在不能涵蓋全部證據形式、不符合現代證據法基本原理、阻礙了法庭認識論功能的實現等問題。未來應在否定證據種類法定主義的基礎上,強化法定證據種類規范功能的轉向,保持證據分類審查判斷的制度優勢,從而重構一種半開放式列舉的證據實質審查制度,以符合證據法的基本原理和事實認定的基本規律。

                                                                                  關鍵詞??法定證據種類??法定證據制度??自由心證??證據分類??證據審查



                                                                                  □?數字法治研究



                                                                                  互聯網司法的正義體系

                                                                                  王福華: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

                                                                                  內容提要??互聯網司法的正義性是司法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ヂ摼W法院、在線訴訟與人工智能司法構成當代互聯網司法的基本面貌,互聯網司法的多樣化樣態帶來了差異性正義訴求,以及進行合理融貫性論證的要求。首先,互聯網司法改變的是司法公共服務資源供給方式,其分配既要在工具角色上貫徹需求原則與比例原則,提升互聯網司法的效率與便利度,又要在功能角色上貫徹平等原則與貢獻原則,實現新型司法資源的分配正義,并借助互聯網法院的行政司法職能實現互聯網治理。其次,以互聯網技術為主導的在線訴訟改變了司法場所,相應地改變了當事人程序參與和程序控制的方式,在線訴訟一方面需要遵循傳統程序正義的規范標準,另一方面尚需借助主觀程序正義所蘊含的社會評價機制,以增進社會對訴訟程序與結果的信任。最后,人工智能司法中算法和區塊鏈的司法運用使特定事項的自動化判斷成為可能,在復制人類法官“外觀”輔助或替代司法判斷的同時,應設置糾偏系統和事后審查機制,以確保判斷的準確、透明和公平。

                                                                                  關鍵詞??互聯網司法??在線訴訟??人工智能司法??數字正義


                                                                                  數字人身同一認定的技術力量與規制

                                                                                  李學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內容提要??歷史上曾經僅以神示法和決斗法方能實現的人身同一認定,經技術迭代演進為諸如人臉識別等數字人身同一認定,具有了高效、高能的“助力面向”。但在場景效應下,數字人身同一認定還隱含著侵害隱私和個人信息的“權力面向”。當前,數字人身同一認定的法律規制存在“授權不全面,限權不充分”的問題。為此,數字人身同一認定的規制完善需以生物識別數據為中心,并在價值論和方法論層面分別采取“兩頭強化”和“法技協同”原則;且應從賦權與限權兩方面出發,對數據收集、使用、存儲和刪除等環節及其適用場域進行體系化完善。

                                                                                  關鍵詞??數字人身同一認定??人臉識別??個人信息保護??隱私權??算法權力


                                                                                  論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著作權法平等保護

                                                                                  徐小奔: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內容提要??在人工智能時代,人機互動已成為許多作品的常見創作方式,著作權法平等保護就是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與人類作品給予相同的制度評價,為此需要解決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可版權性問題與著作權歸屬問題。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與人類作品在客體外觀上具有一致性、在經濟利益上具有同質性且符合著作權法激勵創新的制度目的,這些是二者得以獲得平等保護的前提基礎。通過著作權法平等保護,可以降低法律制度摩擦成本、打造統一的著作權交易市場、鼓勵標識真實來源并塑造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市場價值。著作權法平等保護的實現可借鑒法律主體利益實體功能與法律推理功能分離的規范原理,參照著作權二元主體結構機制,將人工智能擬制為形式主體并使著作權利益向人類集中。具體而言,可發揮人工智能形式主體的法律推理功能,將人機互動視為一個創作整體,進而證成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獨創性,并通過共同創作、委托創作等既有著作權法律關系的權屬規則將著作權原始分配給人工智能的人類使用者。

                                                                                  關鍵詞??AIGC??獨創性來源??著作權主體??著作權歸屬



                                                                                  □ 學術專論



                                                                                  紀檢監察學“三大體系”論綱

                                                                                  劉練軍:東南大學法學院暨東南大學黨內法規研究中心教授

                                                                                  內容提要??作為一門深具中國特色的新興學科,紀檢監察學當務之急是構建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紀檢監察學學科體系由理論學科、解釋學科、實務學科和歷史學科四類學科組成,各類學科都有相對獨立的研究對象、學科范疇和理論話語。紀檢監察學學術體系可以劃分為表層的知識體系和深層的理論體系,其基本特征在于它的復合構造。紀檢監察學話語體系的中國特色至為鮮明,它主要由政治類話語、學術類話語和政策類話語三種話語構成,不同話語之間具有一定的互釋性。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可謂紀檢監察學“三大體系”的內核,本土性與融貫性乃是其根本特質。紀檢監察學“三大體系”建設應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引,堅持問題導向,堅持體制機制創新。

                                                                                  關鍵詞??紀檢監察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自主知識體系


                                                                                  地方人大常委會在合憲性審查中的作用及其展開

                                                                                  溫澤彬: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教授、全面依法治國研究院研究員

                                                                                  內容提要??合憲性審查是憲法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這正是基于全國人大常委會享有憲法解釋權,而不具備憲法解釋權的地方人大常委會可以在依據不同類型憲法規范開展備案審查時對合憲性審查發揮一定作用。省級人大常委會在根據憲法積極規范實施的備案審查中發揮輔助審查作用,通過考察立法事實來確定被審查規范是否充分執行了憲法意旨,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合憲性審查提供依據;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在根據憲法消極規范實施的備案審查中發揮初步審查作用,通過考察被審查規范是否抵觸憲法的價值判斷,初步篩選出合憲性疑慮后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合憲性審查。為了保證地方人大常委會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合憲性審查工作中發揮實效,應當在程序和實質上確立一些審查要件,并為這些審查要件設計配套的審查判斷和報告機制。

                                                                                  關鍵詞??合憲性審查??字面審查??地方人大常委會??備案審查


                                                                                  論證券監管介入上市公司治理的限度

                                                                                  呂成龍:深圳大學法學院長聘副教授,法學博士

                                                                                  內容提要??證監會以行政監管的方式逐漸介入到公司治理之中,形成了目前證券監管主導上市公司治理的格局。這不僅使得證券法與公司法的功能出現重疊,而且在個別規則上產生差異,引致行政監管目標擾動公司法規則、監管資源過度陷入公司事務、影響市場自律管理等內在沖突。信息是證券市場產品質量的核心載體,信息對稱標準理應成為判斷證券監管介入公司治理限度的核心工具,即除規制證券市場交易秩序外,證券監管應當聚焦于消弭涉及上市公司治理、業務經營與股份變化重要事項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只有以此為目標,證券監管才能在特定條件下,以最大克制程度的實體性規則加以介入。在判斷是否介入時,需循序考量對象適格性、潛在影響、標準程度和矯正效益四項要件。信息對稱標準除理論上有助于界分公司法與證券法的制度功能外,還有助于優化證券法與公司法之間的動態與靜態聯動關系,借助于立法模式轉變與規則制定的全流程審查,最終將為改善現有證券監管介入公司治理模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證券監管??信息對稱標準??上市公司治理??公司法??證券法


                                                                                  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中停止侵害責任適用研究

                                                                                  胡?靜: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

                                                                                  內容提要??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預防功能通過停止侵害判決實現。停止侵害判決應適用于未來行為。停止侵害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和行為損害社會公益。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是執行法律義務的公法訴訟,停止侵害判決應以相應的行政法律規范為基礎并考慮司法的特點。法院應當同時適當兼顧行政機關的思維,廣泛收集與行為和后果有關的信息,使判決不受原告訴訟請求的束縛。對于行為已經實施的情形,法院可以站在行政機關的角度預先擬制一個行政決定,然后再結合司法的特點調適得出判決內容。對于行為尚未實施的情形,當行為已經獲得準備階段的行政許可時,法院應依照行政法律規范對該許可進行審查并作出以未來行動方案為內容的停止侵害判決。

                                                                                  關鍵詞??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停止侵害??預防性責任??侵權禁令


                                                                                  國際民事訴訟管轄權的基礎構造

                                                                                  宋?曉: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內容提要??一般管轄與特別管轄構成國際民事訴訟管轄權的基礎構造,其對立結構及其在同一體系中的互動糾葛,是國際民事訴訟管轄權體系建構的關鍵。盡管歷史源流和具體實踐仍存在諸多差異,兩大法系迄今都發展出一般管轄和特別管轄的基礎構造。一般管轄側重案件當事人和特定地域的普遍聯系,各國的一般管轄規則已然趨同。特別管轄則強調事件或行為和特定地域的特別聯系,其類型建構因應實踐需求,不以體系化為目標。一般管轄和特別管轄在一國法律體系中平行展開,常呈現出此消彼長的互動過程。將一般管轄限制在合理范圍內,然后根據實踐需要優先發展特別管轄規則,是一國管轄權體系發展的應然之道。國際管轄和國內管轄共享一般管轄和特別管轄的基礎構造,因而無需構建獨立的國際管轄權體系,但仍需根據國際民事訴訟的特別情勢制定相應的例外規則,以不方便法院原則和禁訴令制度作為政策調適工具。

                                                                                  關鍵詞??國際民事訴訟??一般管轄???特別管轄??合理聯系


                                                                                  我國海洋法權的憲法規范構建

                                                                                  楊?華:上海政法學院“上海高校東方學者”特聘教授

                                                                                  內容提要??海洋法權涵蓋國家海洋主權、海洋防衛權、海洋管理權、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權、海洋通道安全利用權等方面的權力(利)和利益。通過對海洋法權屬性與憲法規范屬性的一致性、憲法的功能及其規范海洋法權的法理邏輯、世界各國海洋法權憲法規范的事實邏輯,以及我國海洋法權憲法規范構建的現實邏輯的分析,可歸納出海洋法權憲法規范的基本邏輯和重點內容。海洋法權憲法規范對實施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維護海洋權益、完善我國海洋法律體系具有重要作用,我國應在《憲法》中確立海洋法權,通過《憲法》序言和具體條款適度建構海洋法權規范,進而為推進國家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根本法保障。

                                                                                  關鍵詞??海洋法權??憲法規范??海洋法治??海洋強國戰略



                                                                                  污软件app免费,污软件app下载安装,污软件app直播,污软件不付费不登录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